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,紫禁城一位93岁宫女逝世,康熙悲痛,令礼部按嫔妃规格办葬礼,并停灵14日以便吊唁。皇十二子胤祹亲守陵,出殡时,在京皇子皆出席葬礼。
最终,决定把这名宫女安葬于孝庄文皇后陵寝旁,让她永远守候在孝庄文皇后身边。
她究竟何许人也?究竟有何非凡之处,能享有如此盛大的葬礼?
这位宫女堪称大清传奇,历经天命至康熙五朝,侍奉四位帝王。身为孝庄陪嫁,却获皇太极、顺治、康熙三位皇帝敬重。
苏麻喇姑,这位终生未嫁的奇女子,以其独特的一生书写着传奇。
《天下长河》热播中,剧情述三藩已平。一深蓝衣裳宫女轻唤醒孝庄,含泪禀报“三藩已平”。孝庄激动难行,需宫女搀扶方能前行。
这位宫女的装束显然异于其他,康熙对她颇为敬重;她正是苏麻喇姑,与众不同,地位显赫。
在该剧中,苏麻喇姑形象略显年轻,实则她与孝庄年龄仅相差一岁,这一细节与史实略有出入。
此篇带您一同了解这位与众不同的清宫女子,深入探索她的独特之处,用词精准,逻辑清晰,旨在展现其非凡魅力。
01 在广袤的草原上,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口袋状地形,它们宛如大自然的杰作,点缀其间,增添了草原的多样性和神秘感。
苏麻喇姑本名苏麻喇,“姑”乃尊称,是后来添加的。
苏麻喇意为“半大的口袋”,原名苏茉儿,汉译为“毛制的口袋”。此名源于她贫寒的牧人家庭,寓意易于养活。
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,苏麻喇在宫中的威望日盛,其名字后添一“姑”字以彰显特别。因众人皆以“姑”字尊称,故我们惯称其为“苏麻喇姑”。
谈及苏麻喇姑,必提其主子孝庄,即康熙祖母、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。为行文简便,后文统称她为孝庄。
孝庄乃博尔济吉特氏,出身蒙古黄金家族,父为科尔沁草原寨桑贝勒。孝庄为其幼女,有一姊,乃皇太极挚爱海兰珠。
身为黄金贵族后裔,命运自然非凡,不仅草原诸多贵族渴望与博尔济吉特氏结亲,就连后金也希望能与之联姻。
孝庄约五六岁时,贝勒府选侍女,苏麻喇姑因被相中,为谋生计,遂进入贝勒府,担任侍女一职。
努尔哈赤晚年,后金为获蒙古各部支持,频与蒙古联姻。在此背景下,孝庄之姑哲哲,下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。
哲哲连生三女后无法再育,为确保后金宫廷有蒙古科尔沁血脉的皇子,她亲自牵线,安排侄女孝庄嫁给皇太极。
孝庄十三岁时,在兄长吴克善护送下,嫁给了努尔哈赤诸子中最有望承继汗位的皇太极,其贴身侍女苏麻喇姑随行一同前往后金。
苏麻喇姑起初与其他侍女无异,与孝庄之间仅是寻常的主仆情谊,并未显现特别之处。
但有句话说得好:身处优秀人群之中,想要不变得优秀都十分困难!
知晓清史者皆认孝庄为杰出女杰,她受皇太极宠爱非因美貌。孝庄凭眼界与学识成其智囊,两人话题渐多,她能解皇太极之忧,如成功劝降洪承畴。
伴随卓越主子,苏麻喇姑受其熏陶,加之聪慧勤学,速通满语,擅书法,奠定坚实文化根基,这对日后辅佐孝庄、启蒙顺治与康熙大有裨益。
皇太极登基,创立大清王朝之际,孝庄获封永福宫庄妃,但此时的她,却陷入了最为微妙的境地。
孝庄本为哲哲姑姑之后的侧福晋,皇太极称帝后,她位列后宫一后四妃之末,成庄妃,而晚入宫多年的姐姐海兰珠却受皇太极宠爱,被封为宸妃。
尴尬之际,苏麻喇姑始终相伴孝庄左右。海兰珠皇八子逝后三日,孝庄诞下皇九子福临,然即便如此,她也未获任何特别赏赐。
无论孝庄身处何地、面临何境,苏麻喇姑总相伴左右,她不仅是孝庄的挚友,更是得力助手,深受孝庄的信赖。
02 设计清代皇家服饰,注重体现皇室尊贵与威严,精心策划服饰款式、色彩及配饰,确保每一细节均彰显大清皇族的独特地位与风范。
努尔哈赤被誉为“清太祖”,却未建大清,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对明宣战。宁远之战后,他病逝,皇太极继位并获传国玉玺,随后登基称帝,创立大清。
努尔哈赤作为后金的创立者及皇太极之父,其身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清太祖,这一称号名正言顺。
1636年,皇太极登基为帝,年号改为崇德,此时正值苏麻喇姑随孝庄抵达盛京的第十个年头。
改后金为大清,非仅易国号,礼仪、体制皆需变革,服饰、玉玺等亦需全新设计,涉及层面广泛而深刻。
苏麻喇姑幼时家境贫寒,母亲因难产离世,作为家中独女,她亲手为兄长与父亲缝制衣物,承担起家庭中的这份责任。
随后进入贝勒府,她研习了女红技艺,并在针线活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,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
苏麻喇姑精通满蒙文化,热衷于研究汉满服饰,且身为蒙古人,经孝庄推荐,她负责设计了大清的开国服饰。
《清史稿·卷一百零三》载:苏麻喇姑乃孝庄文皇后侍女,清初之衣冠饰样,皆出自其手。
苏麻喇姑遵循朝廷指令,融合满、蒙、汉等多民族服饰元素,深刻领悟服制精髓,亲自创制了大清开国时期的服饰。
苏麻喇姑亲手打造开国服饰,涵盖皇上四季各场合,及妃嫔、宫女、太监、大臣们的穿戴,全由她参与设计,工作量极为庞大。
苏麻喇姑所设计的大清服饰,自皇太极登基起,历经至溥仪退位,足足沿用了二百余年,其影响力深远,意义非凡。
对于一名普通宫女来说,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,的确非常出众。
苏麻喇姑的成就远超忠心护主,对孝庄意义重大。顺治6岁、康熙8岁登基时,面临重重困难,苏麻喇姑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03 顺治与康熙两位皇帝的启蒙教育由同一位老师负责,这位老师在他们年幼时便传授知识,启迪智慧,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。
1643年9月,清太宗皇太极骤逝,未立遗诏指定继承人,且“父死子继”制未定,故遵循清太祖努尔哈赤时的八王议政制,选出新皇。
皇太极长子豪格与十四弟多尔衮竞争皇位最烈,两黄旗大臣力挺“皇子”,令多尔衮受挫。孝庄为子夺位,巧妙布局,终使六岁幼子福临登基为帝。
顺治二年,大清入关并迁都北京。与此同时,苏麻喇姑伴同被尊为皇太后的孝庄,一同移居北京,入驻紫禁城。
顺治帝年幼时,由庄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共辅朝政。后庄亲王主动让位,多尔衮因此独揽大权,掌控朝务。
大清有项规定:后宫妇人不得参与朝政事务!此规定为祖上所定,需严格遵守。
多尔衮为防后宫干政,限制孝庄与顺治相见。在此困境下,苏麻喇姑担当起母子间联络的角色,常代孝庄探望顺治帝,传递亲情。
顺治帝因无法与母相见,且受多尔衮处处为难,逐渐形成了暴躁偏执的性格。
苏麻喇姑常劝慰顺治帝,尤其在董鄂妃入宫,母子矛盾激化之时,她更是频频开导,努力缓和双方关系。
顺治帝偏爱董鄂妃,对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及众妃皆不以为意。佟妃诞下皇三子玄烨,亦未能母凭子贵,因顺治帝初期对玄烨并未给予重视。
孝庄指派苏麻喇姑照料玄烨,并授其读写。苏麻喇姑书法出众,不输名家。玄烨得其教导,进步显著。康熙的满、蒙文皆由苏麻喇姑启蒙。
《啸亭续录》载:仁皇帝幼时,受苏麻喇姑教导,由其亲手教授满文,因此在宫中享有极高声誉。
必须提及一事:玄烨两岁时,宫中天花肆虐,他不幸感染。孝庄与顺治帝虽将皇子们送出宫避痘,玄烨仍染病。期间,苏麻喇姑始终贴身照料,未曾离弃。
天花那时致死率极高,令人闻之色变;然而玄烨在苏麻喇姑精心照料下奇迹般康复,他后来忆及此事,感激地说苏麻喇姑照顾有加。
世祖章皇帝念朕年幼,特命保姆于紫禁城外悉心照料。致使朕未能一日侍奉于父母身边,尽享天伦之乐。
天花疫情使玄烨与生母佟佳氏及父皇孝顺帝分隔两地,长久不得相见。在此期间,幸得苏麻喇姑悉心照料玄烨。
1661年,顺治帝驾崩,他初时不愿传位给儿子,而是考虑堂兄弟,因长子福全仅9岁,玄烨更是只有8岁,年幼难当大任。
然而,孝庄太后及王公大臣均持异议,顺治帝遂于四子中择选。虽福全长玄烨一岁且母家地位稍高,但终因玄烨曾患天花而选定皇三子玄烨继位。
换言之,苏麻喇姑若未对染上天花的玄烨精心照料,便不会有日后的康熙大帝之辉煌。
顺治帝崩逝后,8岁玄烨继位为康熙帝。顺治遗命苏克萨哈、遏必隆、索尼、鳌拜为辅政。康熙幼登皇位,苏麻喇姑如顺治时,日行乾清、慈宁间,传太皇太后旨于康熙,复奏康熙事于太皇太后。
观看《康熙王朝》时,发现苏麻喇姑仅年长康熙几岁,孝庄有意将她许配给康熙为德妃,却遭到了苏麻喇姑的婉拒。
苏麻喇姑年长康熙42岁,故康熙视其为长辈,并尊称她为“额涅”,以此表达对她的敬重与亲近。
直至康熙开始亲自处理政务,苏麻喇姑才终止了在两地奔波的生活。
04 精心抚育皇十二子胤祹,确保其成长顺利,教育得当,以培养其成为有德有才之君子,承担皇室重任。
1688年,康熙祖母孝庄太皇太后逝世,这给苏麻喇姑带来沉重打击。六十年相伴的老友离去,留下她满心悲伤与孤独,终日难以释怀,郁郁寡欢。
康熙自幼受苏麻喇姑照料,视其为亲人。见他“额涅”日渐消沉,康熙心生不忍,遂设法给予她生活的希望。
此年,皇十二子允裪诞生。尽管苏麻喇姑已逾古稀,仍体魄强健,神志清晰。于是,康熙帝将允裪托付给苏麻喇姑教养。
康熙朝确有后宫妃嫔及宫人所生子女,被托付给他人抚养的先例存在,诸如一些历史记载中的实例可资佐证。
康熙的兄长福全与弟弟常宁,均在官员的抚育下成长。他们二人均未由亲生父母直接抚养,而是交由朝廷官员教养。
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,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孝懿仁皇后的悉心抚育。
皇五子胤祺,其成长历程中得到了皇太后的悉心抚育。
皇子多由乳母抚养,苏麻喇姑抚养皇子实为罕见,凸显其在康熙心中地位非凡。胤祹伴其左右,亦带给她欢乐,因自幼养育,胤祹特称苏麻喇姑为“阿扎姑”。
胤祹与苏麻喇姑共度近二十年,期间苏麻喇姑倾注母爱并悉心教导他,以身作则,着重培育胤祹的品德与能力。
胤祹成人后,妥善高效地完成了康熙交代的任务,这得益于苏麻喇姑的教诲。至康熙晚年,胤祹保持中立,未卷入九王夺嫡的纷争之中。
康熙四十八年,胤祹获封贝子,自此,康熙每次出行皆携胤祹同行。
乾隆即位后,封十二叔胤祹为履亲王并任议政王大臣。胤祹享年79岁,这离不开苏麻喇姑的教养。可以说,苏麻喇姑在培养胤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。
05 享年高龄,终得安详离世,且葬礼隆重,备受尊崇,体现了对逝者一生的敬重与缅怀。
1725年,距孝庄太皇太后逝世已二十年,苏麻喇姑突患重病。在京皇子们轮流照料,犹如侍奉亲母,频繁探视,竭诚尽孝。
特别是皇十二子胤祹,自苏麻喇姑病重起,他便与福晋一同在病床边尽心照料,不离左右。
留京皇子频向在外巡幸的康熙禀报苏麻喇姑病情,并共商治疗之策。
康熙知晓苏麻喇姑拒服药物,遂命皇子以草根乌鸡汤之名相劝。然苏麻喇姑仍拒绝,坚持认为草根亦属药材范畴。
迫于无奈,只好请喇嘛为苏麻喇姑诵经祈福,然而九月初七,苏麻喇姑仍不幸离世。
苏麻喇姑病重至逝世期间,康熙给予了她超乎寻常的关怀与照顾。
大清宫规定,宫女太监及下级妃嫔生病需移至宫外疗养,唯皇室重要成员可留宫内。然康熙特许病重的苏麻喇姑留于宫中养病。
康熙虑及皇子常规处置,特书信叮咛:“额涅病笃,恐尔等迁其出宫疗养;宜留其常所,若已迁出,必复归。”此嘱正与皇子们心意相合。
苏麻喇姑逝世后,京中成年皇子皆亲临现场,各司其职,妥善处理丧葬事宜,年幼皇子则未参与。
康熙闻苏麻喇姑薨逝,下令:“额涅遗体停放七日再行净身穿衣,朕十五日抵京,届时再议后事。”
康熙决定亲自料理苏麻喇姑的丧事,此举实属破例,不合常规。
胤祹深感苏麻喇姑逝世之痛,遂向康熙上奏,恳请表达哀悼之情。
姑妈自小抚养我长大,我却未能充分报答。我愿陪伴她数日,百日之内负责饮食,三七之日为她诵经祈福。
康熙见允裪孝心可嘉,遂应允了他的请求。
康熙依妃嫔之礼厚葬苏麻喇姑,令其安息于孝庄太皇太后陵侧,使这对地上别离二十载的挚友,得以在地下重逢。
总结而言,本段内容已到达尾声,通过对所述话题的深入探讨,我们期望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与思考,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深入的探讨与交流。
苏麻喇姑虽仅为宫女,却与大清皇室情深意重,被孝庄、顺治、康熙视为至亲。她在后宫地位不高却受敬爱,逝后按妃嫔礼遇下葬,此例大清二百余载仅此一遭。
她历经太祖至圣祖四朝,不仅负责设计了大清开国时的服饰,还获得了养育皇子的殊荣。
她出身贫寒,能取得如今的成就,确实已是无憾,此生足以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